社会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成立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擘画的新时代,奋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支部以“党建引领,星耀未来”为建设理念,争做思想引领“小红星”、党员成长“北极星”、扎根群众“守护星”和实践育人“启明星”,汇聚新时代学生党员“满天星”。支部愿以“一路披星戴月,终得灿若繁星”的积极姿态,夯实党建基础工作,培养理论素养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学生党员,传承和创新党建特色工作,让支部真正成为经得住考验的战斗堡垒,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主题党日学,夯实理论基础
为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社会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由支委带头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为同学们开展宣讲活动。并将举办党史微党课竞赛,激励支部成员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解读党史故事、挖掘党的精神。
支部还以特色党日为载体开展了“红色”诗朗诵比赛活动,通过抑扬顿挫的古体诗和气势恢宏的现代诗朗诵,活跃支部氛围,激发支部成员的爱国热情;通过此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支部以特色党日为载体开展“红色”诗朗诵比赛活动
2、知识竞赛学,拓展互学能力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四史”作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支部通过开展“四史”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和“四史”知识竞赛,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切实提升支部成员学习“四史”的积极性。通过支部内竞赛推选出来的队伍,在学校“学史铭志,砥砺奋斗”四史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支部开展“四史”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和“四史”知识竞赛

支部推选出来的队伍在学校“学史铭志,砥砺奋斗”四史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今年,支部还依托“学党史”特色党日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党史知识竞赛,通过小组赛-抢答赛、常规题-风险题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励支部党员学习党史,同时也展现出支部的活力。

支部依托“百年华诞,党旗飘扬”学党史特色党日举办党史知识竞赛
3、日常贯通学,强化常态引领
为了让党史学习活动共常态化,支部结合学校要求的党史学习专题研讨篇目及学习安排表,为每一位党员分发了4本党史书籍,供支部党员日常自行阅读。除此之外,支部还依托每月的主题党日,开展党史阅读分享会,分小组阅读指定篇目,轮流导读,自由发言,营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党史的良好氛围。
支部依托每月的主题党日开展党史阅读分享会
支部还借助多媒体形式挖掘党史学习资源,在寒假期间组织支部党员观看红色电影,撰写电影观后感并在支部内分享交流,以最为直观的形式带领支部成员们去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辛奋斗的历程。
支部组织党员自行观看或集中观看党史相关影片
二、化身党员成长“北极星”
1、“红星计划”: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党的后备力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工作,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培养和教育,引导积极分子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支部组织开展了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红星计划”,主要从从日常理论学习、目标责任计划、典型实践活动三个维度出发,引领入党积极分子知行合一,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理论学习主要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进支部、日常学习等方式进行,重点学习党史、党章、最新党的会议精神等内容,促进入党积极分子从思想上端正入党动机,提升理论素养。第二,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均需参与入党积极分子目标责任工程,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目标责任工程计划表》,确定自己的提升计划,形式不限,如“一对一”帮扶、志愿服务计划、服务班级计划等,锻炼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组织、宣传、凝聚群众的能力。第三,鼓励和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院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
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理论学习
2、“挂职锻炼”+“党员责任田”:提升预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落实我院预备党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对预备党员更好地进行教育和考察,加强预备党员的组织纪律性,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党支部组织了针对预备党员的“挂职锻炼”计划。首先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挂职岗位,并认真填写“挂职锻炼”工作责任书并上交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纪检部。纪检部根据岗位情况给预备党员分配具体岗位,预备党员主要挂职在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生会、班级等组织。而且每位预备党员必须在预备期内完成“挂职锻炼”工作,纪检部负责对预备党员的挂职工作进行学期末考核。此外,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以划分责任田、组织结对帮扶的形式深切落实党员义务,每位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均需填写《党员目标责任工程帮扶计划记录表》,自主确定帮扶对象、帮扶类型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以此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预备党员挂职锻炼分配表 党员目标责任工程
3、“党建导师制”:师生结对激活力,教学互长强能力
为激发党建工作内在活动活力的需要,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从我院自身实际出发,以结对共建为载体,实现学院党委委员与教工党支部书记分别结对学生党支部,通过搭建学生党员与党建导师双向交流的互动沟通模式与联动工作机制,整体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推动党建工作的长足发展。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各项活动开展中,党支部主动加强与本支部指导老师的联系和交流,经常磋商活动内容,不断增强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院党委副书记结对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
三、做好扎根群众“守护星”
1、支部联系班级,发挥宣传、凝聚作用,助力班级建设
支部聚焦新生班级建设,凝聚学院氛围,助力新生成长。通过开展支部成员进班级,进行理论宣讲、组织新生工作坊等活动,“筑强堡垒”,为新生个人成长及班级建设树立正确前进方向。支部通过参与“社工工作坊”、参与新生班级团会团课等方式积极与新生建立沟通渠道,邀请支部优秀成员为新生答疑解惑,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对新生年级团支部主题团会、特色团日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经验分享,助力新生班级成长,充分发挥支部的先进性与带动作用。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方面为大一新生开展“新生工作坊”活动,通过开展“同心同行”专业体验工作坊,让初入大学课堂的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接触社会工作,增强专业认同感。支部成员积极参与新生工作坊的志愿活动,积极配合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展一系列专业认知活动,在专业学习领域为新生提供帮助,加深了大家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和热情,为未来的规划和专业选择指明道路。

社会工作新生工作坊 支部成员助力新生班会
开展新生入党前教育活动,帮助新生“早日站在党旗下”。党员迎新,站好开学第一岗;党员进宿舍,讲解入党流程;鼓励新生向党组织靠拢,选取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优秀同学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并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培养;为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新生建档并定期更新其培养状况,由此了解该同学的成长进步。

党员进宿舍 “早日站在党旗下”宣讲
2、支部联系群众,履行组织、服务责任,助力学生成长
党员进寝室、助力优秀寝室建设。支部党员在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动作用,院级、校级“优秀寝室”、“标兵寝室”的评比活动中都有优秀支部党员的身影。支部成员杜照钦、黄倩、汤华萌分别所在的三个寝室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寝室”称号,其中汤华萌所在寝室获华中科技大学“标兵寝室”称号。
管理学习发展支持中心、参与“学业补习班”活动。社会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下设学业讲习营,聘请优秀学生党员为指导老师,在期中、期末等关键节点为大一新生补习微积分、VB等课程,为学习学业有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升综合能力。
组织观看两会,联系、带动群众。支部组织带动同学关注2021年两会,紧跟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引导同学们在关注两会的同时增强爱国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投身“四个服务”,提高社会责任感。党建带动团建,发挥支部堡垒作用。支部开展学雷锋、爱国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发挥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作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低年级团支部主题团会、特色团日等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对其进行指导,为团学组织提供指导。
支部助力“挑战杯-红色专项”、“求是杯”等校级、省级比赛。支部成员汤华萌、郭静智、杜照钦、黄倩、汪雷婷获2021年第八届“求是杯”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团队一等奖;支部成员李雅馨获武汉市辩论锦标赛冠军、晨星杯世界大学生辩论巡回赛最佳辩手、华中科技大学“战役杯”辩论赛季军;支部成员杨悦湫获“正大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湖北省二等奖,在学院内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营造了党员与群众良好的相互学习交流氛围。
3、党员联系群众,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切实帮助群众
支部落实群众服务,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支部党员积极报名“党员迎新责任岗”、“运动会服务岗”等志愿服务,切实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通过党员进寝室等活动,解决新生适应性困惑,为其提供切实帮助和思想引导。同时,支部扎根实践,成立“党员先锋实践队”,支部党员赶赴全国各地进行调研,真正深入社情、服务社会,平均每个队伍形成的调查报告不下万余字,并举办社会实践风采展进行宣传,为学弟学妹在社会实践方面提供经验分享咨询。
“党员身份我先亮”,支部抓住最长寒假2021年春节前后的时间空当,开展了“党员身份我先亮”“乡村振兴风采展”等我们支部特有的假期教育活动。支部党员责任先行,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参与党员“双报到”活动,到所在社区的执勤点值班,投身于基层防疫志愿岗,在防疫前线发挥学生党员力量,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华中大学子形象。
2021年寒假“党员身份我先亮”活动
组织支部成员积极参与“新生扶摇计划”。新生扶摇计划是社会学院在本科生中推出的特色制度,旨在通过老生对新生的指导,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为每位同学分配的“托哥托姐”会在学习、生活上为学弟学妹提供支持与帮助。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借助党员一帮一的形式,支部所有成员在2020年中都积极参与扶摇计划,以“一托一”或“一托二”的形式帮扶新生。支部党员作为“托哥托姐”帮扶新生,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与其建立密切联系,并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为其提供支持与帮助,在新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带领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新生入学党员服务岗:托哥托姐迎新生
四、争当实践育人“启明星”
1、红色教育实践,搭建党员提升平台
支部积极挖掘校内校外、市内市外的红色教育资源,以特色党日为依托,开展各色各样的红色教育实践。自2020年以来,共抵达武汉本地及武汉市外的2个县市、6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支部赴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学习“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馆感受伟大的抗疫精神、赴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重温入党誓词、清明节赴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祭扫、赴湖北省博物馆探寻荆楚大地的红色脉络、赴校史馆寻觅校史与新中国史的精神契合。
支部参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
支部于清明节期间赴九峰山革命烈士陵园扫墓、为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默哀
支部赴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故居参观学习,进行入党宣誓
支部赴校史馆进行校史党史贯通学习
2、社会调研实践,带动班风学风建设
结合社会学、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部在暑假、寒假和学期内都会动员和指导支部成员投身到各色各样的社会调研实践之中,感受时代发展跳动的脉搏,发出学生党员响亮有力的声音。
暑期社会实践中,共23支队伍在支部的指导下开展社会调研,其中3支团队获得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优秀团队荣誉(全校共15个),1支团队获得“三下乡”全国优秀团队称号。支部还面向新生班级举办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带动班风学风建设。
支部动员党员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
支部面向新生班级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带动班风学风建设
支部党员在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上向新生班级分享实践感悟和经验
寒假期间,立足于脱贫攻坚收官和乡村振兴开局之年的时代背景,支部开展“最美乡村风采展”实践活动,号召支部党员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展开调研,寻找家乡前后对比的图片,感受党的精神伟力,其中,支部成员许沛沛、覃文隽、向亮萤所在的两支队伍分别获得“挑战杯-红色专项”省赛第12和第24名的好成绩,许沛沛、覃文隽所撰写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获得了“团中央优秀调研报告”的荣誉。
支部于寒假期间举办“乡村振兴风采展”,一名来自西藏的少数民族党员讲述家乡的变化
在学期内,支部也激励学生党员参与大型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情民情,关注社会发展。支部内多名党员参加CGSS、CFPS、CHALS等全国性的大型社会调查。
3、志愿服务实践,落实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以学科专业实习为依托和载体,汇聚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党员,组建社会工作党员先锋实践分队,开展日常性、特色性、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吸纳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等担当活动志愿者,在全院范围内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截止到目前,社会工作党员先锋实践分队共开展4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学院同学参与志愿服务达63人次,包括美好家园唐氏青少年“星空乐队”表演活动、星希望助力心智障碍青年就业义卖活动、第十四届社会孤独症日倡导活动、“一日大学生”江汉区小学生体验成长营活动。
支部社会工作党员先锋实践分队参与的美好家园唐氏青少年“星空乐队”表演活动、星希望助力心智障碍青年就业义卖活动
支部社会工作党员先锋实践分队参与的第十四届社会孤独症日倡导活动、“一日大学生”江汉区小学生体验成长营活动
口号:
党旗为帆,专业为桨;党建引领,星耀未来
荣誉: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先锋党支部”展评二等奖;
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七一表彰”优秀基层党组织。